2023年同济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含2021-2022历年)
本文为大家整理的是同济大学2021-2023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异议,还请以各省市教育考试院和学校公布的信息为准。
1、2023年同济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关于同济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招生学校考核初试结果查询及复试确认的通知
同济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招生学校考核初试结果已开放查询,考生可登录“强基计划报名平台”(网址为http://bm.chsi.com.cn/jcxkzs/sch/10247)查看。
根据《同济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规定,对于第一类考生,依据初试成绩,按我校在生源所在省份分专业组招生计划数的4倍划定初试合格线,确定入围复试考生名单(末位同分同入围)。
2、2022年同济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同济大学2022年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根据《同济大学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规定,按我校在生源所在省份分专业组招生计划数的4倍,以确认参加考核考生高考成绩(不含高考加分)从高到低,确定各省份各专业组参加学校考核考生名单(在高考成绩相同的情况下,依次以数学、语文、外语成绩高低排序)。
我校根据各省招办提供高考成绩的进度分批公布入围分数线,各省份各专业组入围分数线如下:
省份 | 专业组 | 入围分数线 |
上海 | 专业组1 | 574 |
上海 | 专业组2 | 570 |
福建 | 专业组1 | 645 |
福建 | 专业组2 | 636 |
甘肃 | 专业组1 | 599 |
甘肃 | 专业组2 | 582 |
广西 | 专业组1 | 620 |
广西 | 专业组2 | 635 |
吉林 | 专业组1 | 612 |
江西 | 专业组1 | 625 |
江西 | 专业组2 | 607 |
辽宁 | 专业组1 | 647 |
辽宁 | 专业组2 | 642 |
内蒙古 | 专业组2 | 589 |
宁夏 | 专业组1 | 567 |
四川 | 专业组1 | 659 |
四川 | 专业组2 | 636 |
新疆 | 专业组2 | 576 |
安徽 | 专业组1 | 643 |
安徽 | 专业组2 | 621 |
山西 | 专业组1 | 612 |
陕西 | 专业组1 | 634 |
河北 | 专业组1 | 630 |
河北 | 专业组2 | 614 |
江苏 | 专业组1 | 634 |
江苏 | 专业组2 | 630 |
海南 | 专业组1 | 704 |
重庆 | 专业组1 | 645 |
重庆 | 专业组2 | 625 |
青海 | 专业组2 | 542 |
贵州 | 专业组1 | 612 |
贵州 | 专业组2 | 600 |
湖北 | 专业组1 | 628 |
湖北 | 专业组2 | 602 |
西藏 | 专业组2 | 595 |
山东 | 专业组1 | 637 |
云南 | 专业组1 | 649 |
云南 | 专业组2 | 659 |
北京 | 专业组1 | 635 |
广东 | 专业组1 | 646 |
广东 | 专业组2 | 627 |
河南 | 专业组1 | 637 |
河南 | 专业组2 | 629 |
黑龙江 | 专业组1 | 616 |
黑龙江 | 专业组2 | 612 |
湖南 | 专业组1 | 632 |
湖南 | 专业组2 | 615 |
天津 | 专业组1 | 673 |
浙江 | 专业组1 | 657 |
3、2021年同济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同济大学2021年强基计划各省分专业组入围分数线
省份 | 专业组1 | 专业组2 |
北京 | 611 | —— |
天津 | 688 | —— |
河北 | 617 | —— |
山西 | 631 | —— |
辽宁 | 659 | 651 |
吉林 | 617 | —— |
黑龙江 | 642 | 600 |
上海 | 555 | 552 |
江苏 | 582 | 614 |
浙江 | 651 | —— |
安徽 | 660 | 648 |
福建 | 622 | —— |
江西 | 651 | 633 |
山东 | 617 | —— |
河南 | 671 | 664 |
湖北 | 617 | —— |
湖南 | 626 | 606 |
广西 | 637 | 673 |
海南 | 716 | —— |
重庆 | 666 | 640 |
四川 | 665 | 652 |
贵州 | 574 | 605 |
云南 | 653 | 679 |
西藏 | —— | 588 |
陕西 | 609 | —— |
甘肃 | —— | 603 |
新疆 | —— | 589 |
4、同济大学简介
同济大学(Tongji University)简称“同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海洋局、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高校;入选国家“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美“10+10”计划,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学合作联盟主席单位,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欧工程教育平台、中国绿色大学联盟、国际绿色校园联盟、同济—伯克利工程联盟成员。
同济大学前身是1907年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1908年改名同济德文医学堂;1912年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称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23年正式定名同济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同济大学,是中国最早的七所国立大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