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易考360__大学生必备网!
当前位置:首页>考研院校>报考条件>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5山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报考条件-考研要求

更新:2024-10-12 10:11:19    发布:易考360__大学生必备网

2025山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报考条件-考研要求

本文为大家整理的是2025年山西医药大学研究生报考条件,以下是具体要求,供大家参考,如有变动,以学校最新公布的信息为准:

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德良好。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4)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重点提醒:我校不接受高职高专、本科结业生等以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不同学院、学科报考要求:

所有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考生,须符合以上国家规定报考的基本要求同时符合以下要求:

(1)报考第一临床学院(院系所代码:001)所属中医儿科学(100510)、中医儿科学(105705)的考生,须同时满足“获得学士学位证书的全日制应、往届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等专业本科毕业生”要求;其余所属学科的考生须同时满足“获得学士学位证书的全日制应、往届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康复学、中医养生、针灸推拿学等专业本科毕业生”要求。

(2)报考第二临床学院(院系所代码:002)所属中医学学术学位各学科的考生,须同时满足“获得学士学位证书的全日制应、往届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康复学、中医养生、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要求;所属中医专业学位各学科的考生,须同时满足“获得学士学位证书的全日制应、往届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康复学、中医养生、针灸推拿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要求;

(3)报考第三临床学院(院系所代码:003)所属各学科的考生,须同时满足“获得学士学位证书的全日制应、往届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医康复学、中医养生、针灸推拿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要求。

(4)报考基础医学院(院系所代码:004)所属中医基础理论(100501)研究方向01-04的考生须满足“获得学士学位的全国普通高考录取为本科起点全日制应、往届中医药类、医药类和生命科学等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要求,鼓励有志于在学期间专心从事科学研究的考生报考,请志向从事临床的考生慎重填报;所属中医医史文献(100503)、方剂学(100504)的考生,需满足“获得毕业证的中医药类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所属引进高层次人才专项计划各研究方向的考生,有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药学(中药)基础者优先;所属中药学(1008)-07临床中药学研究方向的考生须同时满足“获得学士学位的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及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要求。该学院其余所属学科考生须满足我校规定的研究生报考条件即可。

(5)报考中药与食品工程学院(院系所代码:005)所属中药学(1008)学术学位的考生须同时满足“获得学士学位的中药学、药学、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等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要求;所属中药学专业学位的考生须同时满足“获得学士学位的中药学、药学、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市场营销等专业本科毕业生”要求;

(6)报考护理学院(院系所代码:006)所属专业学位学科的考生须同时满足“获得学士学位的全日制护理本科毕业生,且在复试时CET-4须达 425分及以上,入学报到时通过国家注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或具有注册护士执照(在有效期内)”要求。

6、报考中医临床学科专业学位(1057)各领域的考生,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及《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14版)》规定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报考条件;已取得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考生,不得报考中医临床学科专业学位各领域研究生;正在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考生,复试时应声明并在录取前办理完退培手续,否则不予录取或取消录取资格;如若因自行退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导致入学后未能通过规培注册者,或不符合《执业医师资格证》报考条件等原因导致入学后未能通过规培注册者,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7、考生应仔细阅读以上报考条件,并按要求完成网报和现场(网上)确认工作。经全面审查,符合我校报考条件的考生准予考试。对不符合所报学科报考条件但网上报名并现场确认的考生,在资格审核环节一律不予通过,不编制准考证号,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